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34章 宋威纵敌

第34章 宋威纵敌

书名: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27 17:07:25

扣押私盐、缉捕盐贩,一次光明正大的执法行动,将王仙芝逼上了绝路。在尚君长的支持下,王仙芝拉拢起手下的小兄弟,遍洒“英雄帖”,也叫“绿林贴”、“江湖贴”,相当于今天在朋友圈发条消息,宣布自己要搞事情了。

身为濮州“盐帮”头领、带头大哥,王仙芝也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道儿上又一定的人气,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亡命徒。

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前半句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凡是想要把暴乱粉饰成农民起义的,通常都会用到“均田免粮”之类的词汇,在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阶级矛盾激烈的时期,喊出这一口号,就是对封建王朝的釜底抽薪,很有杀伤力,而且是零成本,喊喊口号就行。而后半句则属于跳梁小丑的意淫,差不多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宇宙最高军事统帅”、“银河系***”的意思。

王仙芝首先攻掠了长垣县城。随后,就把目光瞄准了老家——濮州。

濮州当时是天平军辖区,天平军节度使派兵镇压,此时的天平军精锐早已随高骈入蜀作战,留下一帮老弱病残,根本不是王仙芝贼众的对手,惨败于贼。

霎时间,王仙芝声名鹊起,社会闲散人员、流氓混混蜂拥而至,其盛况堪比他们的老前辈——庞勋。。

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人黄巢,同样是私盐贩子,当地盐帮头目,跟王仙芝是称兄道弟的哥们儿。

与其他社会人不同,黄巢是读过两行书的,还参加过科举,有着“屡试不第”的光荣评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黄巢,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官府的缉私行动让黄巢同样没了活路。王仙芝的暴力抗法,成为了黄巢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为这只迷途的羔羊照亮了前进方向。

黄巢并没有着急与王仙芝会师,而是带着自己的队伍攻击曹州,以实际行动隔空响应王仙芝的号召。

他的这个举动也直接确立了他在起义军中稳坐第二把交椅的地位。

起义军很快就拿下了濮州、曹州和郓州,至此,天平军全部辖境失陷贼手。

秋天,又闹了蝗灾。一望无际的蝗虫,自东而西,遮天蔽日,所过之处,赤地千里。

首都长安市长杨知至,向朝廷奏报蝗灾,说蝗虫飞到长安之后,不吃庄稼,都抱着荆棘而死(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于是文武百官纷纷入朝称贺,皇帝也很高兴,君臣同乐。

杨知至,在“医闹案”中是个受害者,因与正直的刘瞻“亲善”而遭“保研党”排挤,被贬出朝廷,远赴岭南公费游。新主登基,“保研党”失势,蒙冤受屈之人得以重新启用,杨知至这才重回长安。

然而,在亲历了黑暗的政治斗争之后,他学会了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并且以善于阿谀奉承驰名全国,以勇于谄媚永载史册。

东面,是山东一带,那里不是正在闹王仙芝、黄巢嘛,现在,东面来的蝗虫,到了天子脚下就自行团灭。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兆头?说明王黄之辈也会自行殄灭嘛。

杨知至,吃铁丝拉笊篱——真能编!

一个真敢编,一个真敢信。

起义大军像蝗虫一样,结伙流窜作案,少则数百人,多则一千余人,袭扰近二十个州,甚至蔓延到淮南地区。

朝廷下诏,命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个军的节度使和监军宦官积极镇压,或者招安怀柔。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这是朝廷对付民变的常规套路。

青州平卢军节度使宋威,向朝廷上疏,建议讨贼官军不应各自为战,而应该设专人负责,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集中力量,歼灭其主力,擒贼擒王,带头闹事的一死,所有事情迎刃而解。

于是,朝廷命宋威当各战区剿匪总司令(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另拨付三千禁军、五百骑兵,黄河以南各战区讨伐变民的,一律归宋威指挥。

宋威,是个狠角色,当年驰援成都战事,以少胜多,连战连胜,遭到上级的妒忌,夺了他的兵权,强令他退居二线、靠边站。现在,他坐镇山东,主动请缨,担当起剿匪总司令。

王仙芝领着他的主力部队,正在攻击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市)。

宋威不愧是能征惯战的优秀将领,自青州南下,救援沂州,在沂州城下与王仙芝大军遭遇。

宋威打南诏的正规军,都能以少胜多,打王仙芝这群乌合之众,自然不在话下。

变民溃败,死伤惨重,王仙芝狼狈逃走。

宋威急忙上奏朝廷邀功:“王仙芝已死,草贼已平。”同时,下令让各战区特遣兵团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自己则率本部兵马回青州总部。

宋威误以为王仙芝死于乱军之中,盲目乐观,解散讨贼联军,单方面宣布战争结束。

正当文武百官入朝庆贺、弹冠相庆之际,各州县相继奏报,言说贼头王仙芝还在人世,草贼劫掠州城郡县一如既往。

蝗虫抱棘而死的吉兆被无情打脸。

于是,刚被遣返的各路兵团再次被征召。据史料记载,这些遣而复召的官兵愤恨不已,恨不得发动兵变。

而宋威却在接下来的追击围剿中,追而不击、围而不剿,始终跟王仙芝保持三十里的距离(蹑贼一舍,完军顾望),意在恐吓、驱逐。

王仙芝得以率领他的残部二次逃出生天。

史书骂宋威是个老混蛋(时威老且暗)。

实际上,宋威并不是老糊涂了,相反,他精明的很。

【请神容易送神难】

庞勋的“擅归”是唐末最大的一次兵变,但不是唯一的。

就在前年(874),感化军特遣团照例去朔方战区(今宁夏)参加秋季边防,走到半路,正赶上南诏入侵西川,于是朝廷命令他们改变计划,南下增援,还没等走到成都,南诏就被击退,于是朝廷命令他们执行原计划——去朔方。

但这些徐州兵再次发扬了“擅归”的光荣传统,打算抗命,回徐州老家。这次哗变没有成功,被随从宦官和指挥官及时阻止,斩首了带头的8人,稳住了军心。

去年(875),镇海军的卫戍司令(镇遏使)王郢等69人,因赏罚不公而哗变,这次兵变迅速席卷江苏、浙江、福建一带,史称“王郢兵变”,动静搞得也很大。

而就在今年(876),支援沂州的天平军,同样是不满朝廷的调令而发动哗变,“擅归”回郓州总部。

沂州,就在宋威的眼皮子底下。擅归的天平军回到郓州,朝廷下令:不予追究。

各战区特遣兵团都不是省油的灯,休想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除非有足以让他们心动的犒赏。即便来了,也未必真卖力,比起杀敌,他们更愿意扰民,以剿匪平寇的名义打砸抢烧,“御敌无术、扰民有方”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犒赏不足、或者赏罚不均了、亦或者疲于差遣了,他们就要闹兵变。轻则擅归,重则驱逐、杀死长官。

骄兵难制。

这是宋威所虑的第一问题。既然自己的本部兵马足以平贼灭患,就不劳他们的大驾了。

所虑之二,是担心临近各战区趁火打劫,以奉旨增援为由,蚕食自己的地盘。

在唐末,这种腌臜龌龊事比比皆是。

以上两点,可以归纳为宋威对自己人的忧虑、不信任。特别是在成都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人永远比敌人更凶险”的信念。

所虑之三,是要养寇自重。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先后两次,眼看就要将草贼一网打尽的时候,宋威紧急下达军令:停止追击!坐视王黄草贼逃窜。公开纵敌。

副将不理解他为何这样做。宋威一语道破天机,并用前不久的“庞勋之乱”做鲜活的例子,说康承训剿灭了庞勋,立刻被贬,你怎知我们不会成为第二个康承训?

“庞勋之乱”和驰援成都,都给宋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而心理阴影的面积,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求出来。

再者,山东、河南、江苏一带的匪患由来已久,州县无力讨平,节度使也无计可施,凭什么你宋威一出手,就彻底根除?你跟这帮草贼到底是什么关系?你敢说跟他们没有勾结?

话是拦路虎,衣裳是瘆人的毛。

多年来的官场历练告诉宋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许你不是真的优秀,而是同行的衬托,但你的光芒让同行们感到难堪。他们会甘心躲在你的阴影中,动动嘴唇,喷你一身粪。

所虑之四,王仙芝真死也罢,没死也罢,无所谓。

王仙芝起事之前,山东、河南一带群盗就吃了不少宋威的苦头,正式起事后又在沂州城下死里逃生,之后又被一路追杀。“宋威”二字止儿啼,吓也能吓死王黄之辈,他们必然不敢在这一带逗留。

身为一方节度使,能弹压地面,保一方清净足矣。难道还想凭一己之力拼出天下太平?

有此四虑,宋威才前后两次公开纵敌。而邀功之说,并非是主要原因。

跟宋威想的一样,他的大名把王仙芝吓走了。王仙芝收拢残兵败将,撤出山东,转寇河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