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346章 大漠草原各部反应(1)

第346章 大漠草原各部反应(1)

书名:天地任我行之二 作者:窗外雨声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6-02 09:24:56

上回讲到元末明初时,朱元璋令几员大将带兵横扫大漠草原,将蒙元朝廷赶尽杀绝,让蒙古人痛恨!

“捕鱼儿海”(贝加尔湖)战役之后,“成吉思汗”建立的“黄金家族”迅速衰落。于是,在西元1389年,明朝就在“兀良哈”地区的蒙古部落中设置了“朵颜三卫”,以拱卫京师,却不料对方迫于生存压力,左右摇摆。

“朵颜三卫”的部落成员便是“成吉思汗”弟弟斡赤斤的后裔,分为“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最开始时,“泰宁卫”游牧在今吉林洮安一带,“朵颜卫”在今兴安盟一带,“福余卫”则在今齐齐哈尔市一带游牧。

自宣德年间起,“三卫”开始从东北的传统游牧地南下明朝蓟、辽边外放牧。但不久后,“三卫”又叛去。

不过,随着元廷残余势力先后被招抚消灭,朱元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边防建设上,于是大力建立“卫所”、分封“塞王”。后来,等到朱棣继位后,也继续对蒙古各部采取了怀柔政策,开放贸易,设置“卫所”。

明太宗朱棣不仅恢复了“朵颜三卫”,还在西域之汉唐故土设置了“关西七卫”,同时在黑龙江上游的外兴安岭地区设置了“斡难河卫”,其位置相当于后世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尼布楚”)西南的“鄂嫩河”流域。

当时,草原上的主要势力有鞑靼和瓦剌两大集团。鞑靼位于大漠东部,是蒙古本部,被蒙古人称为“都沁”,其首领为阿鲁台。而瓦剌位于大漠以西至西域,则是蒙古别部,被称为“都尔本”,其首领为马哈木。

通常情况下,瓦剌与鞑靼并立,并不算蒙古本部,因为其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所建,只是当年臣服于“黄金家族”的草原部落所建立罢了。不过,为防止蒙古势力继续坐大,明成祖朱棣在丘福北伐失败后,又发动了五次北伐。永乐朝北伐削弱了忽必烈系和阿鲁台部,但阿里不哥系和卫拉特部则损失不大。

这一时期,蒙古草原的政局特征就是混战频繁,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西元1388年——西元1408年,从脱古思帖木儿到鬼力赤,“北元帝系”六传,忽必烈系、窝阔台系、阿里不哥系子孙互相厮杀,均不得善终;

第二阶段,西元1408年——西元1438年,从本雅失里到阿台汗,均为权臣傀儡,使得蒙古草原分裂为两大势力的局面日趋稳固,且在鞑靼部走向衰落时,瓦剌部却强盛起来了;

第三阶段,西元1439年——西元1454年,从脱脱不花大汗到太师也先,瓦剌暂时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同时,也先篡权后首先吞并了明朝的“关西七卫”,并控制了“哈密卫”,还攻击别失八里的察合台后王。

随后,瓦剌首领也先派兵向东消灭了“兀良哈三卫”(即“朵颜三卫”),势力到达黑龙江流域,对明朝辽东和女真地区造成了巨大威慑,甚至在西元1449年突然进攻明朝,并发生了历史上着名的“土木堡之变”;

第四阶段,西元1454年——西元1479年,从也先被杀到达延汗即位,“黄金家族”再次复兴,还取得了河套地区。于是,瓦剌则陷入内乱中,在被达延汗两次打败后,又屡攻“哈密卫”不克,反为所败后分裂。

最终,蒙古草原就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格局,即“肯特山”以西的广阔地域属于瓦剌领地;“肯特山”以东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克鲁伦河、斡难河一带是东蒙古鞑靼部落驻地;与此同时,漠南东部、靠近大兴安岭南部的草原则是“兀良哈三卫”;而漠南中西部是则蒙古大汗及权臣的驻地。不过,“兀良哈”很快被明朝招安。

西元1479年,巴图蒙克即位后,他就成了大名鼎鼎的“达延汗”,以贤能聪明、智谋超群着称。“达延汗”虽然是幼主即位,但用兵和朝贡颇都有能力。关于这一点,在《明实录》就记载了不少有关“达延汗”率领蒙古骑兵屡次深入明朝“宣府”和“大同”一带寇边抢掠的事情,其每次所能动用的骑兵人数多达4万余人!

“达延汗”生于西元1473年,死于西元1517年,本名“巴图猛克”,或译“把秃猛可”,乃“孛尔只斤氏”,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第十五世孙,鞑靼人。西元1479年(成化十五年)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称“小王子”。

“达延汗”在妻子(后妈)“满都海哈屯”的辅佐下,曾数此与瓦剌发生争战,并击败瓦剌。至正德初年,他又先后翦除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成功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落,实力大增。

同时,“达延汗”还将自己所控制的蒙古草原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设三个万户,分封诸子为领主,从而结束了有明朝以来,北方草原地区动乱的局面,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大有复兴“蒙古”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达延汗”与明朝频年通贡互市,且贡使多达六千余人,至京师者皆以五百人为率。贡道则由大同入居庸关,部落进贡之物有马、牛、羊、驼、毛皮、乳酪等草原特产,以换取中原粮食、铁器。

“达延汗”对蒙古的统一,给草原牧民带来了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对蒙古草原的社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被后世学者誉为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当然了,“达延汗”此举也引起了明朝上下高度警惕。

“达延汗”最初崛起于锡林郭勒盟,即位后首先打败了权臣亦思马因,后讨伐永谢部的伊斯满,平定了察哈尔地方,在满都海彻辰“福晋”(后妈)保护下两次讨伐瓦剌,收服土默特部,获得了乌兰察布地方。

待收服右翼蒙古三万户并将其赐给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掌管后,“达延汗”亲征唐努乌梁海万户并将其部众分给其他各部,基本肃清了内部异己势力,于是号称“蒙古的中兴之主”,实际拥有了左翼三万户(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和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万户、蒙郭勒津万户、永谢布万户)军队。

后来,“达延汗”将除了兀良哈万户外的土地均分封诸子,并在右翼蒙古设置济农(副汗)管理,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以济农(副汗)身份统领右翼三万户,驻扎于鄂尔多斯草原,俯瞰水草丰茂的河套草原。

“达延汗”与其长子图鲁博罗特直接掌管了左翼的三万户,而“大汗王廷”也位于察哈尔万户,这就开启了北方大草原上新一轮的“分封”,奠定了之后蒙古草原上新的“政治格局”,使得蒙古草原也大致稳定下来了。

“达延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大概将其分为“东方”的冈留、罕哈、尔填等部;“西方”的永谢布、鄂尔多斯、蒙郭勒津部;“南部”的哈拉嗔、哈连部;“北部”的乌拉特、茂明安、四子、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部。此外,西域有“瓦剌部”和“吐鲁番部”,而可汗本部又叫“察哈尔”,出自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一脉。

“察哈尔部”驻扎在达尔泊即元朝“应昌府”一带。“达延汗”将第六、七、八子等后代都封在察哈尔部内,又分为克什克腾、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奈曼等部落。后来,其右翼势力日趋强盛,吞并了与之毗邻的土默特、阿苏特、永谢布地方,迫使其左翼的大汗部落不得不向东迁徙以躲避战乱。

对于合撒儿后代的科尔沁部,“达延汗”也将其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包括新明安塔奔、茂明安、乌刺特、塔打勒沁、卜打沁、阿勒塔沁和郭尔罗斯七个“鄂托克”。右翼则包括克里叶特(又作“客列亦惕”)、噶滚贺什格、主亦惕、吐亦别滚、伊克明安和萨阿赤惕六个“鄂托克”,以便于进一步掌控各部落的情况。

对于“朵颜三卫”,“达延汗”则通过联姻、结盟和互访等方式将其纳入统治。此后,“蒙古大汗”不仅牢牢地统治着东蒙古,而且还控制了卫拉特部(瓦拉)和大兴安岭两侧的蒙古部落,实力之强,让明朝担心。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